免费算命_生辰八字算命_八字合婚_起名算命_十二星座

中国的春节 春节的习俗介绍

神历网 83

中国的春节 春节的习俗介绍

中国的春节是最隆重的节日,我们看到春节会想到回家,因为这是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即使身在外地,也要想尽办法在这一天回到家中。春节有很多习俗活动和禁忌注意事项,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春节的习俗介绍,一起去瞧瞧吧。

中国的春节

春节毫无疑问是中国最盛大、最隆重、最热闹喜庆、持续时间最长的传统佳节,同时也是整个中华民族以及所有的海外华侨华人共同的节日。

春节民间俗称“过年”,历史悠久,内容十分丰富。春节最早开始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当时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作是一年的“年首”,也就是一年的开始,从此春节的日期便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现在。春节的节日活动并不是这一天,而是从腊月的小年,即二十三或者二十四就开始了。人们置办年货、打扫庭院房屋、购买春联,等等。怀着热情、怀着喜悦,期待着辞旧迎新的春节的到来,期待着充满希望的春天的到来。

春节是人们合家团聚的日子,除夕之夜,神州大地,万家灯火,万家团圆。全家人围坐一桌,几世同堂,一起吃年夜饭,其乐融融,是每个中华儿女心中最温暖、最幸福的时刻。年夜饭后,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以示关爱、祝福和祈求保佑。全家人围坐一块,一起熬夜“守岁”。零点时刻,千家万户鞭炮齐鸣,庆祝新的一年开始了,春节的气氛达到最高处。元日起,人们敬天祭祖,访友走亲,互赠礼品,互相拜年,共同庆祝辞旧迎新。在这个普天同庆的盛大节日里,人们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以示庆祝,有耍狮子、扭秧歌、踩高跷、舞龙灯等诸多欢乐活动,让节日点缀得热闹、吉庆。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农业被看作是立国之本。古代春节期间,人们还要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赶着耕牛,迎接新春,祈求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各种的庆祝活动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五的灯节,人们吃元宵,赏花灯,再次形成节日气氛的新高潮。

如今,春节的这种庆祝习俗一直延续着,人们在这个最为隆重的佳节里祈祷新年里吉祥如意,庆贺一年来取得的成绩,放松一下紧张疲惫的身体和心灵。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认识观念和文明程度也在不断地提高,祭神和祭祖等方面的活动日益减少,但在祭祖方面,人们用更加文明理性的方式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春节承载了太多的东西,蕴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凝聚了炎黄子孙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和祝愿。历经千百年历史的发展沉淀,一直并且还继续地影响和凝聚着一代代的炎黄子孙。

象征团圆和兴旺、充满喜庆和希望的春节也是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中很多少数民族喜爱的节日。像满族、苗族、朝鲜族、瑶族等也视春节为喜庆的盛大节日,各民族风俗习惯不同,但在过新年的基本风俗上还是一样的,人们全家团圆,一起吃丰盛的饭菜,燃放爆竹,张灯结彩,相互祝福。

春节的习俗介绍

一、新春扫尘

据《吕氏春秋》记载,早在尧舜时代,我国就已经有春节扫尘的习俗。因为“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就赋予了新的含义,有“除陈布新”的意思,希望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

二、贴对联、福字、门神

春节前一天的下午,小孩子们会踩着凳子,拿着糨糊和刷子,往门上贴对联,然后让下面的大人看看贴的是否端正。有的还横批,贴于门楣的横头上,对联贴在门的左右两边。还有的在屋门、墙壁、门楣上贴福字,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还有人会把绘有门神的画帖贴在门板上,祈求一年平安无事,增添节日喜乐气氛。

三、祭祖、祭神

春节祭神,是一种遍及我国东西南北的习俗。全国各地祭神习俗大同小异,但目的基本相同,都是为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吉大利等等。

祭祖一般情况下都是在祭神之后,各地风俗也不尽相同,在我们老家都是每天中午吃饭之前,各家各户派个代表,端上食物、供品去祠堂祭奠先祖,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祠堂才会关门。

四、吃水饺、吃汤圆、吃年糕

北方大部分地区,春节都有早晨吃水饺的习俗,还经常在水饺里面放一枚硬币,谁要是吃到硬币,大家就说他是全家当年最有福的人。在江苏淮安,早上有吃汤团的习俗,河南开封一带,春节这天既吃饺子又吃汤圆。春节期间还有吃年糕的习惯,年糕口味因地而异。

五、守岁、给压岁钱

除夕守岁,也是最重要的春节活动之一,邻居朋友聚在一起,或者一家人在一起,有的打牌,有的看春节晚会,大家终日不眠,一起等待天明,迎接新年的到来。

压岁钱是小孩子和晚辈最喜欢的习俗。除夕吃过年夜饭后,长辈会向晚辈分别赠送钱币,并用红线穿编铜钱成串,挂在小孩胸前,说是能够压邪驱鬼。这个习俗自汉朝开始就已经流行,当然,现在已经没有铜钱了,一般都是拿个红包装现金了。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中国的春节,春节的习俗介绍”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