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算命_生辰八字算命_八字合婚_起名算命_十二星座

传统丧葬礼俗之初终 停尸和举哀是什么

神历网 339

传统丧葬礼俗之初终 停尸和举哀是什么

自古以来,我国就对丧事非常看重,不管是谁去世,亲属都会为其举行隆重的仪式,汉族的丧葬形式复杂,有入殓、祭奠、殡葬等诸多环节俗礼,那么传统丧葬礼俗之初终是什么?停尸和举哀是什么呢?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初终

由于传统观念和迷信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民间普遍认为人死而灵魂不灭,死亡不过是灵魂和肉体的分离,人死后,灵魂不仅仍然和人保持着密切联系,而且还可以投胎转世。因此,亡者咽气后,亲人要拆去帐子,意为让亡魂出去。还要进行多项初终行事的仪节,寄托自己的哀思。

停尸

有的地方停尸讲究“男正女侧”,即男性死者仰卧,女性死者侧卧。停尸的方向是头朝北,脚朝南。安置之后,要有一块布盖在死者脸上,有的用布,有的用一张麻纸,古代称为“面衣”,据说春秋时的吴王夫差是始作俑者。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说,夫差不听伍子胥的劝谏,以至国破身降,临死时觉得不好意思在阴间再见到先死去的伍子胥,让人给他脸上蒙了一块绢帛才咽了气。人们沿用这一习俗,却不是因为死者生前做了什么亏心事,而羞于在阴间见到先死的人。有的说,是家人不忍见死者之面;有的说,是由于死者咽气后面容不太好看。解释不同,究其实都是表示对死者的尊重,让死者安息。

举哀

在送终时讲究不能哭。古人认为是死者正在绝气之际,哭迷了路,死者的灵魂就无所归宿;或者认为泪水落在死者身上,会出现走尸、僵户等不祥事故。民俗相信,亡者咽气后,魂魄已离开躯体,哀悼者方可举哀哭泣,并烧化纸钱,俗称“烧倒身纸”、“下炕纸”或“奠魂纸”。烧纸的寓意在于以金钱贿赂阎王,买通小鬼,放死者灵魂附体,重回人世。烧过纸钱以后,久久不见死者复生,家人才再也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俗称“嚎丧”。儒家以哭泣辟踊(指捶胸顿足、非常悲痛)表示丧亲之痛,而佛教则认为8小时内神识未离躯体,既不可移动其身躯,也不可号哭,以免死者心有贪念。

含敛

传统丧俗中,举哀后,要用石头或银纸易枕,垫高死者头部,进行含殓,即将银币或古铜钱含于死者口中,叫做“口含钱”。这一习俗由古代“含玉”的丧礼衍变而来。死者的亲属不忍死者空口而去,在其口中放入玉石一类物品和谷物。后来一些地方直接把饭放在死者口中,则名为“含饭”。民间认为死者口中含钱、含饭入殓,这样到阴间才不会挨饿。随后要在死者的头、脚两处各点上一盏油灯,再供上一碗米饭,这碗米饭又叫“倒头饭”,意思是让死者吃上最后一碗饭,持灯照明,走上通往“另一个世界”——阴间的路。

民俗小百科:招魂

古代在亡者初终时,亲属召唤死者灵魂回复到身体,希望起死回生的一种仪式,称招魂。招魂是一种很古老的习俗,周代就已盛行,当时称之为“复”。古人认为,人有魂魄。魂是人体出入的气息,魄是人的感觉。人刚死,魂先脱离人体,只要招回魂返魄,人就可以活过来,《礼记檀弓下》曰:“复,尽爱之道也。”郑玄注:“复,谓招魂。”孔颖达疏:“始死招魂复魄者,尽此孝子爱亲之道也。”就是说,生者不忍心其亲属死去,祈求鬼神,让死者的灵魂重返人世。现在扬州地区还有把枕头扔上房接引灵魂后,把旧外衣再覆盖在死者身上的“招魂”做法。“招魂”以后死者仍不能复苏,便可以筹办丧事了。有些学者认为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非衣就是古代“以衣招魂”风俗的文物证明。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传统丧葬礼俗之初终,停尸和举哀是什么”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