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文献都有说明自己是怎样一类书籍,没有说明的,我们会根据内容还有形式来区分开来。那么,你知道三通指什么吗?春秋这本书也是最常见的一本,那么《春秋》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三通”指什么
“三通”指的是唐朝杜佑的《通典》、宋朝郑樵的《通志》和元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
《通典》记载自上古至唐代宗时期历代典制的沿革,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八门。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对唐代的制度叙述尤为详尽。
《通志》是南宋郑樵独自编撰的,从上古到隋唐的纪传体通史,包括帝纪、后妃传、年谱、略、列传五部分。他在氏族、六书、七音、都邑、昆虫草本五略上有很大的创造,使他的书独树一帜。
《文献通考》为元代马端临撰,记载从上古至宋宁宗时期历代典制的沿革,内容详细全面,有田赋、钱币、户口、选举、学校、宗庙、乐、兵、刑等二十四门。除因袭《通典》外,还采取经史、会要、传记、奏疏、当时人的论议和其他文献等,内容比《通典》丰富,所记宋朝制度更加详备。《通典》《通志》和《文献通考》这三本书,都是经历了长时间的积累才酝酿成熟的。
《春秋》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计242年的历史。该书体例为比事、属辞。所谓比事,一是按年、月、日顺序,把所有史事排列下来;二是讲求史事详略取舍。所谓属辞,即强调用词要达意。凡所录之事,在用词上要有差别,以表达不同的意义。此书对后世史学家撰写史书影响巨大。
“春秋三传”包括哪三传
《春秋》言辞隐晦,表达过于简约,给后人学习带来诸多不便。为了更好地表现《春秋》经书文字的内容大义,很多学者为其著文诠释,以补原书之不足。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汉代传注《春秋》的有五传。后来《邹氏传》十一卷、《夹氏传》十一卷亡佚,只有《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流传至今,被称为“春秋三传”。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到东汉班固时才改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全书六十卷,以《春秋》为纲,并仿照春秋体例,按照鲁国君主的次序,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悼公十四年间春秋霸主递嬗的历史,保存了许多当时社会文化、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珍贵史料,在史学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后代史学家梁启超推崇《左传》的出现是“商周以来史界之革命”。
《公羊传》乃儒家经典之一,旧题公羊寿撰。重在阐发《春秋》经中之微言大义,而略于叙事,可谓训释之传。《公羊传》训释《春秋》,颇多牵强附会之处,但由于它所表述的“大同一统”思想,迎合了封建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公羊学屡兴不绝。
《谷梁传》也是儒家经典之一,旧题谷梁赤撰。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谷梁传》比《公羊传》晚出,属今文经学,其宗旨亦在阐发《春秋》经中之微言大义,只有少量叙事,间或有长篇对话。可能由于师传不同,《谷梁传》所释之大义与《公羊传》略有出入,但在曲解经书文字为己所用上,二者倒是不谋而合。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三通指什么,《春秋》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