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算命_生辰八字算命_八字合婚_起名算命_十二星座

2024惊蛰是几号,2024惊蛰是几号?

神历网 64

2024惊蛰是几号,2024惊蛰是几号?

惊蛰是每年的公历3月5-6日,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是惊蛰。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

2024惊蛰是几号

2024年惊蛰节气是2024年3月5日10:22:31,星期二,农历2024年正月(小)廿五。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惊蛰于公历3月5—6日交节。从惊蛰起,春耕正式开始,广大农民以农谚为依据,从事各种农事活动。惊蛰的主要生产是春翻、施肥、灭虫、造林。其中的灭虫还带有一定的巫术色彩。惊蛰的主要习俗有蒙鼓皮、驱虫、吃梨等。

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化生长的现象。春雷始鸣,气温回升,昆虫萌动,“九九”已尽,“九尽桃花开,春耕不能歇”。物候:桃红李白,莺鸣燕来,布谷催耕。惊蛰万物萌动,细菌滋生,容易引发感冒发热和肝病发生。养生需注意防春温流感,饮食清淡养肝脾,多吃蔬菜清肠胃,早睡早起多锻炼。

惊蛰有什么含义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斗柄指向“丁区域”),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

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化生长的现象。春雷始鸣,气温回升,昆虫萌动。

诗词:“九尽桃花开,春耕不能歇”。

物候:桃红李白,莺鸣燕来,布谷催耕。

惊蛰为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万物出乎震,乃生发之象。一岁十二个月建,每个月建对应一卦,卯月(含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对应的是雷天大壮一卦;大壮卦的卦象就是天上开始打雷了,雷在天上响,非常形象。“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代表着生机,所以卯月(二月)也是能量迸发的月份,一年春耕由此开始了。

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从中国各地自然物候、气候进程看,“惊蛰始雷”仅与中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

惊蛰代表什么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6日左右为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钻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动物被雷震苏醒出来活动。“惊蛰”节气日,地球已经达到太阳黄经345度,一般在每年3月4日~7日。

中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每年3月4日~7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中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沿江江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中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所以中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满足菜、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防止湿害则是最重要的。俗话说:“麦沟理三交,赛如大粪浇”、“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沟”。必须继续搞好清沟沥水工作。华南地区早稻播种应抓紧进行,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随着气温回升,茶树也渐渐开始萌动,应进行修剪,并及时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发叶,提高茶叶产量。桃、梨、苹果等果树要施好花前肥。

“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

农谚“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到了惊蛰,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大部分地区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华南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势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 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 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华南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开始露头。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植树造林......>>

惊蛰节气吃什么

惊蛰吃蛋

在古老的农业社会里,老虎为患是常有的事,为求平安,人们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信众相信,祭祀时以猪油抹其嘴,它就不能张口伤人,以蛋喂食,饱食后的白虎就不会伤人了。古时祭祀白虎,用的是纸画的白虎,而经过演变,当初喂给白虎的鸡蛋,如今变成了喂给人们自己啦。

惊蛰吃梨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相传惊蛰吃梨是走西口的商人中流传开来的,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而苏北及山西一带有流传有“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谚。

也有人说“梨”谐音“离”。据说,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而惊蛰节气,天气乍暖还寒,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惊蛰吃梨有益于顺肝助脾,增强体质,抵御疾病。

惊蛰吃醪酒

惊蛰节气,在西北一些地方有吃醪酒的习俗,这是有益于驱除身体积存的寒气有助阳的作用。醪酒富含碳水化合物、多种氨基酸、脂肪、维生素、钙、铁、磷等,对活血通络、提神解疲有一定的功效。

惊蛰吃煎饼

在山东的一些地区有惊蛰吃煎饼的习俗,农民在惊蛰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炉烙煎饼,意为烟熏火燎烧死了害虫。

惊蛰的养生药膳

1、鲜土茯苓煲猪月展

功效:祛湿健脾。材料:新鲜土茯苓250克、猪月展肉500克、生姜3片。

烹制:鲜土茯苓洗净。切片;猪月展洗净,切块。一起与生姜下瓦煲,加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改文火煲2小时,下盐即可。为3—4人量。

2、川贝母海蜇皮猪瘦肉汤

功效:去痰湿、止鼻鼾、消痰涎。材料:川贝母12克、海蜇皮80克、猪瘦肉200克、生姜3片。

烹制:川贝、海蜇皮分别洗净,稍浸泡,晾干;猪瘦肉洗净。一起与生姜下瓦煲,加水1750毫升(7碗量),武火煲沸改文火煲1个半小时,下盐便可。为2—3人量。

3、绵茵陈蛇舌草煲鲫鱼

功效:清肝热、祛湿困。

烹制:各药物浸泡、洗净并蜜枣去核;鲫鱼宰洗净,煎至微黄。一起与生姜下瓦煲,加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改文火煲2小时,下盐、油便可。为3—4人量。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