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蛋袋的由来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源于中国,纪念古代诗人屈原。为什么说端午节颇有意义呢?一般人都知道“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传统节目,还可能会发现,还有神秘的“蛋袋”。
蛋袋是端午节民俗活动之一,这种装有花生、枣泥等礼品的小袋子,常被挂在屋内或庭院树木上。民间有一种说法,蛋袋是为何物呢?自古有许多人们以为小孩子在龙舟比赛和放小龙灯能让孩子消灾于一年,而挂蛋袋则能给其平安、健康,还能给人们带来好运。所以说蛋袋既是保佑之物更是中国文化的传承。
另有一种说法是,炎黄时代,齐国大夫公孙离飞升为仙后,留下了宝蛋,有好事者则仿效宝蛋制作出了蛋袋,并相信挂在门上或庭院里就能驱邪避祟,为家庭成员祈求平安、幸福。从古至今,蛋袋一直作为守护家庭的物品,深受民间人士的喜爱。
蛋袋的艺术价值
端午节的传统文化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蛋袋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仅代表着民俗文化,同时也具有艺术价值。蛋袋虽小,却有着精美的细节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蛋袋的装饰主题有花鸟、动物、人物、神话、历史和民俗等多种,制作材料选择多样,如麻绳、彩线、彩布、彩绸、丝绸、缎子等。制作方法多种多样,手工绣制、刺绣、钩编、织造等,而其中以手工刺绣蛋袋尤为珍贵。
蛋袋作为一种名贵工艺品,近年来在民间已逐渐兴起制作蛋袋的风尚。不仅在端午节期间,蛋袋也逐渐成为了送礼的一种艺术品。品味着端午节文化与民族艺术之美,也让蛋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物的形象得以深入民心。蛋袋,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挂饰物,更是一种需要被传承下去的文化和宝贵资源。相信有了人们的传承与发扬,蛋袋这一把祈福之具,将会在节日的洒脱中,绽放出更为绚丽的光芒。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