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年初七这一天的时候,人们用七种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医治百病。今天小编整理了大年初七的风俗之吃什么食物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大年初七的风俗之吃什么1、吃饺子
人日这天,临清、济南等地忌讳妇女做针线。单县早晨吃饺子,现包现吃,叫做“捏老鼠嘴”,晚上不能点灯,据说是让老鼠娶媳妇,不要危害百姓。淄川在这天吃小豆腐,象征吃老鼠脑。
2、吃面条
一些地方在这天还有吃面条的习俗,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视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别为小孩儿,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谁要过“日子”就要吃面条。
3、吃摊煎饼
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4、吃七宝羹
大年初七是“人日”,人人过生日,要以七种蔬菜,煮成七菜羹,也就是将七种蔬菜,煮成杂菜汤,在农业社会,大家都祈望吃了七菜羹,来年大丰收。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广东潮汕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茜、韭菜加鱼、肉等;台湾、福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葱兆聪明,蒜兆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如此种种。
年初七人日吃什么吃七宝羹
七宝羹是用七种菜做成的羹,如芹菜、菠菜、韭菜等,又名“七样菜”、“七种粥”、“七样羹”。初七人日这天吃七宝羹,以此来取吉兆。另有说法是七宝羹可以去邪气、治百病。
因为地域不同,所以用的七种蔬菜也不固定,但大多都是取其名字的谐音,主要就是为了图个吉利,比如大葱就是聪明的意思,大蒜是精打细算,韭菜是长长久久,芹菜代表着勤劳。
吃面条
很多地方在初七这天还有吃面条的食俗,其寓意是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意思就是健康长寿。除此之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视作“人日”,和初七放在一起,这三天分别是初七小孩,十七 大人,二十七老人,当天是谁的“日子”谁就要吃面条。
大年初七的风俗1、占卜吉祥
根据气象判断吉凶,以卜人类的繁衍。正月初七如果天气晴朗,则谓吉祥,一年顺顺利利,人口平安,生丁繁衍;若阴晦则兆灾患。据《北齐书·魏收传》记载,南北朝时期,正月初七要把人像贴在帐子上,传说这样可以保佑一家老小的平安。
2、顶八卦
在北方还流行一种活动:让小孩头顶八卦,测试能坚持多久,目的为了锻炼小孩的耐心,期盼吉祥。这也是一种祈求人丁兴旺的吉祥物。
3、戴人胜
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作为一种发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人日节时,汉族女子用彩纸、丝帛、软金银等材料制成小人的形状,戴于头上。也贴于屏风等处,在大年初七这天,人们制作各种花胜(类人胜,样式为花朵)相互馈赠。
4、捞鱼生
在南方的一些地区里面,人们有在人日节“捞鱼生”的习俗,捞鱼生时,通常都是很多人围绕在一起,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表示节节高。
关于大年初七的记载汉东方朔《占书》载,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汉,魏以后,人日逐渐从单一的活动,发展成为包括庆祝、祭祀等活动内容的节日。到了唐代,中国民间仍相当重视人日节。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中就有“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的感怀之句。时至今日,也有在外的游子在年前回家,过了人日节才能远走他方。人日节这天不出远门,不走亲串友,在家团聚。人日节下午一般吃长面,也叫拉魂面。
大年初七禁忌1、不能训子
由于正月初七是人日,人之后生,是人为尊,所以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在古代,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到了现在,家长则不能在今日训斥孩子,所以熊孩子们,这一天你们可以放肆的蹦蹦跳跳了。
2、避免外出远行
传说里若这日天晴,代表人身安适;若阴雨,则疾病瘟疫生。又称“七煞日”,诸事情不宜,尤其应避免外出远行。
3、遇殡葬
有的地方习俗正月里忌遇殡葬事。遇之则以为不吉,主此年内有灾祸降临。但有的地方以遇殡事为吉利的,盖因“棺”与“官”谐音,“材”与“财”谐音,有“口彩”可讨,主“升官”“发财”。
4、忌吵架、骂别人
正月里忌吵架、骂别人。旧时民俗以为正月里吵架会败兴一年,谩骂会带来凶祸。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