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看到,当前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受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影响,我国劳动力供需两侧结构性失衡特征突出。比如,我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缺口接近3000万人,缺口率达48%,而传统行业及文科类专业人才供给过剩。未来一段时间,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供需错配的结构性挑战可能更加明显,重点群体就业压力较大。接下来,要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有针对性地优化调整阶段性政策并加大薄弱环节支持力度,确保就业大局稳定,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积力蓄势。
要稳就业,稳企业是关键一环。民营企业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70%以上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新增就业90%在民营企业。要持续优化民间投资的营商环境,大力破解民间投资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鼓励民营企业开拓新市场、开发新产品、创造新就业,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吸纳就业方面的主渠道作用。对稳定提供新增就业岗位的企业,要给予社保补贴、税费减免、就业补贴、低息贷款、扩岗补助、项目拉动等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吸纳更多就业,激发就业市场活力。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2025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超过1200万,未来高校毕业生数量仍将持续攀升。要持续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稳定公共岗位规模,用活用好就业促进政策。对招用毕业年度及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社会组织,可参照企业享受一次性就业补助政策;对吸纳高校毕业生的国有企业,延续实施一次性增人增资政策。拓展以就业为导向的协同育人体系,深化产教融合,通过“课程定制+岗位实践”的培养模式实现人才供需的精准对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学生专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并举,降低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
因势利导鼓励农民工就业创业。我国近3亿农民工是产业工人的主体,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协同推进就近就业与劳务输出,以县域特色产业为基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县域就业承载力,吸收更多农民工就近务工,提高工资性收入。还要鼓励各地立足当地资源,结合市场需求,依托产业项目,切实加强劳务品牌建设。在劳务输出时应充分发挥劳务品牌带就业、促产业的积极作用,输出更多高品质劳务,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助力。
847.74MB
查看104.30MB
查看45.6MB
查看10.30MB
查看
网友评论更多
76乔致翠w
艾默生铸造厂荣获美国能源部颁...
2025/08/03 推荐
8336汪倩邦671
事关俄乌谈判,普京:关键是要铲除冲突的根源!泽连斯基:我们准备好随时......
2025/08/02 推荐
359赖和克jz
北方稀土相关公司新增一项164.62万元的招标项目
2025/08/01 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