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源于上古时期人们对火的崇拜,在殷商时期的“五祀”和西周的“七祀”中,“祀灶”都是重要内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年有哪些风俗禁忌,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小年有哪些风俗禁忌1、湖北部分地区,小年忌宰杀。
2、河南有些地方忌讳捣蒜,认为小年捣蒜会把家里捣穷了。
3、台湾小年忌舂米,据说会有把风神捣下来之虞,恐怕给来年带来风灾。
4、小年这天忌讳讨债,因为有之后的一年里天天都在讨债的路上的寓意。
5、小年里蒸的馒头不要送人,民间认为,小年蒸的馒头是祭天祭祖用的,不适宜送人。
6、民间认为,小年出门买东西不能赊欠,也不要赊欠给别人,意思有小年赊欠一天欠一年的寓意。
7、小年这天不能借东西,也忌讳去别人家借东西,因为小年和大年初一一样重要,借与被借都有不好的寓意。
8、俗话说:“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意思是男人在中秋的时候不能出门赏月,而女人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不要参与祭灶。
为什么南北的小年相差一天小年源于上古时期人们对火的崇拜,在殷商时期的“五祀”和西周的“七祀”中,“祀灶”都是重要内容。魏晋之后,作为“祀灶”对象的灶神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小年作为节日基本成型。
然而到了清朝,为了节省开支,皇帝会在每年腊月二十三祭神的时候,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自此开始便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区别。又由于清朝的中央政府在北京,所以北方人多选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而南方很多地方仍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可以说,南北小年日子的不同,是受官气的影响。
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民以食为天,所以中国人将灶神视为一家之主,民间便有小年“祭灶神”的习俗。
北方的小年有什么讲究一、女不祭灶
民间有俗语说,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意思是男人在中秋的时候不能出门赏月,而女人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不要参与祭灶。
二、祭灶全家到
民间俗语说:祭灶不祭灶,全家都来到;意思是出门在外的人,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要回到家中,准备祭灶过年。
三、小年禁忌杀生
有部分农村地方禁忌,腊月二十三这天是传统小年,小年这天不要杀生,不要屠宰,动物也是生灵,别在小年里动了煞气。
四、馒头不送人
地方习俗,小年里蒸的馒头不要送人,民间认为,小年蒸的馒头是祭天祭祖用的,不适宜送人。
五、小年禁忌捣蒜
地方风俗禁忌,小年里不要捣蒜,据老辈人讲,如果小年里捣蒜,会将新年里的运气捣跑了。
北方怎么过小年1、吃饺子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
2、吃糖瓜
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在它上天之时,人们供它灶糖,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也有人说,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爷的嘴,而是粘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灶君奶奶的嘴。
3、关东糖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
4、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5、麻糖
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据说,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报告一年来人间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
小年祝福语1、小年到,年货真不少,快乐装一筐,好运提一袋,成功来一串,平安整一箱,健康跟一路,好事足一包。幸福咋不见?原来铺一路,全在你脚下!
2、腊月二十四,小年祝福来,我为你祈愿,一祝你快乐没烦恼,二祝你幸福美如意,三祝你健康吉安泰,四祝你和家人团圆,吾祝你新年新气象。
3、小年到,鞭炮响,幸福号角已吹响;扫房子,贴窗花,快乐序幕已拉开;蒸年糕,购年货,如意插曲已开播;小年,愿你合家欢乐,幸福美满,小年快乐!
4、小年到,心喜欢,两道柳眉笑弯弯;捎喜报,送寒暄,福禄寿喜一锅端;访亲友,聚大餐,悠哉乐哉晕半天;博头彩,行平安,吉祥如意事圆满。小年快乐!
5、小年是春节的开始,小年是灶王的来到,小年是回家的希望,小年是团圆的前兆,小年是忙碌的开始,小年是孩子的期待。祝大家小年快乐!
留言评论